【图书简介】
本书分为两部分。第一部分中,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、独特的笔法,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;第二部分,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,并在牛津喜得爱女,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。他们的足迹跨越半个地球,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:战火、疾病、政治风暴,生离死别……不论暴风骤雨,他们相濡以沫,天上人间,阴阳殊途,却难断挚情。
杨绛独伴青灯,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。作为老派知识分子,她的文字含蓄节制,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,令读者无不动容。
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,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。
【作者简介】
杨绛(1911—2016),原名杨季康,江苏无锡人。1932年苏州东吴大学毕业,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研习,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,1935年留学英国、法国,1938年回国。先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、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。1949年后,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。主要作品有剧本:《称心如意》、《弄假成真》;论文集:《春泥集》、《关于小说》;散文集:《干校六记》;长篇小说:《洗澡》;短篇小说集:《倒影集》等。主要译著有《堂•吉诃德》、《小癞子》、《吉尔•布拉斯》等。
【推荐理由】
★本书是杨绛所著散文集,于2003年7月三联书店首度出版,畅销15年,销售超过800万册。
★本书中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,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、丈夫钱钟书,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、爱与痛的日子。
★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,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。